五台山静音文殊禅林&温斐电地暖丨精进修行以自利,慈悲广度以利他
静音寺以“效仿古贤,秉承宗风,实修实证,培养僧才,传承正法“为宗旨,建立四众繁荣的文殊禅林。以佛学院为核心建立国学院、安养院、生态田园、塔林等,使少有所学、长有所成、老有所依、故有所安的人间净土!
东方有处名清凉山,
从昔以来,诸菩萨众,于中止住。
现有菩萨文殊师利,
与其眷属,诸菩萨众,
一万人俱,常在其中,而演说法。
清凉深处,有一旧村,
名曰护银沟,
依径而行,有一山寺,
细问皆称“静音文殊禅林”
当我们走进名山名寺,礼佛拜忏,庄严宏伟的寺院建筑总是会给予最直观的心灵震撼。
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无上正觉,恰逢菩提树给予佛陀庇荫;佛坛寺院则媲美菩提树,给予善信庇佑、利益众生。
一座寺庙立起,数百上千年的历史长河,无数修行者来来往往,成为众生心灵的归宿。
精进修行以自利,慈悲广度以利他
生活处处是修行
佛法讲,
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:因和缘,
内心是“因”,外在是“缘”。
比如,戒烟,
内在的烟瘾是“因”,
外在的环境是“缘”,
戒烟初期,
如果换一个有利的环境,
与良师善友在一起,
那戒烟就容易多了。
所以,力量不足时,量力而行,
选择有利的“善缘”环境,
对自己是一种保护。
之后,
尽力而为,提升自己。
首先,树立正知正见,
明白人生应该做什么,
明确判断取舍的标准。
但很多时候,
知道,不一定能做到,
在“知道”和“做到”之间,
需要实修实证,
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用功,
逐渐积累改变环境的力量,
才能真正地自利利他。
当有了一定力量时,
要选择困难的环境磨炼自己,
就像学习游泳,
初期要在浅水区,
达到一定水平时,
要勇敢地去深水区、甚至海里,
才能不断突破自己,
最终才能有能力救助他人。
所以,对大部分人来说,
在生活中修行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: